月球神话常驻嘉宾——玉兔,是“小白兔”吗?中秋佳节,嫦娥奔月,玉兔捣药。在浪漫的中国神话故事中,似乎嫦娥与月亮、月亮与兔子,自古以来就是密切联系的。嫦娥偷吃灵药,被困月宫,失去自由,那玉兔从何而来? 图源视觉中国 玉兔 MOON 国内最早将月亮与兔子联系在一起的记载,是战国时代屈原的《天问》。 “夜光何德,死则又育?厥利维何,而顾菟在腹?” 其中,“夜光”即月亮,“顾菟”即兔子。 至于“玉兔”的表述从何而来,有这样的说法:“玉兔”源于“於菟(读作wū tú)”。“於菟”是古代楚国人对“虎”的称呼。楚人崇虎,不但自称为虎,还喜欢将山名、地名、水名以“虎”命名,将月神也称为虎神,用其土语说即“於菟”。嫦娥奔月后就成了楚人眼中的“虎神”即“於菟”了。后来,由于晋代学者王逸在注解屈原《天问》时,望文生义以“兔”代“菟”,加上“於”同“玉”相近,“於菟”一名也就被后人附会成了“玉兔”。 作者陈谢(湖北画虎第一人) 玉兔 =白兔? 月亮的皎洁,加上嫦娥的美丽,用现代审美来看,人们很容易认为玉兔一定是我们常见的冰清玉洁、洁白如雪的小白兔。事实果真如此吗? 图源1986年剧版《西游记》 实际上,现如今广泛饲养的白又白的家兔,并不是古人所谓的玉兔模样,而是原产于欧洲,后经丝绸之路引进中国的舶来品——穴兔的后代。穴兔是唯一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兔子,热爱打洞。所有家兔,包括侏儒兔和安哥拉兔都源于穴兔。 穴兔│图源imageprofessionals.com 穴兔在先秦时代引入中国,仅在宫廷饲养,未能流传民间,因此,古人编织的神话故事中的玉兔其实是以黑、灰、黄杂色的中国野兔为原型的,不打洞,体型大,腿长耳朵长,后腿强健有力,常在野外跳跃奔跑。 野兔│图源中国国家地理 玉兔为野兔的事实,其实在老祖宗的许多遗迹中都有显示。在汉代墓室壁画及画像石中,可以看到不少奔跑在月亮中的兔子。洛阳西郊浅井头墓室(属于西汉中期)顶脊壁画上所绘女娲手捧的圆月中,有一只蟾蜍和一只奔跑的兔子;江苏徐州苏盱眙汉墓的棺盖顶板上绘制的日月图中,右方的月亮上,也有一只蟾蜍和奔兔。所绘奔兔都是本土野兔奔跑的姿态。 洛阳新安县磁涧西汉墓壁画│图源豆瓣@苏台栖乌 玉兔原型虽不洁白,但古人对白兔的喜爱绝对不亚于现代人,古人认为白兔出现是一种祥瑞之兆。 《瑞应图》记载:“赤兔大瑞,白兔中瑞。” 古代民间常见兔子均为灰黄色,白兔洁白如玉,十分罕见,若有捕获都要进献朝廷,生崽也要上报。 《海阳县志》记载:“宋元嘉六年九月,长广昌阳淳于邈获白兔,青州刺史萧思话以献。” 《明史》记载:“(嘉靖)四十一年春三月辛卯,白兔生子,吏部请告庙,(嘉靖帝)许之,群臣表贺。” 人类年岁大了便会满头白发,因此白兔也被古人认为是长寿的象征。 《抱朴子》记载:“兔寿千岁,满五百岁者,齐毛色白。” 总的来说,玉兔并非正儿八经的小白兔,但也遥寄了千年美好。古人赋予圆月团聚美满之意,接受佛教说的玉兔烧身供养之义。 《大唐西域记》记载:“狐兔猿三兽,异类相悦,天帝欲试其心,故现饥乏形,使各求食。狐衔一鲜鲤,猿采异华果,以馈天帝。兔独无所得,乃自烧身,以供天帝。天帝感其心,寄兔于月轮,传乎后世。” 种种神话故事自古至今传颂而来,既保留了人类对未知的美好想象,也形成了中秋的欢愉与祈盼。 团圆佳节,新派宠物在此祝福大家中秋快乐!生活月来月圆满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