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然界的伪装高手,越到后面越考验眼力

生物利用伪装来掩盖自己的位置、身份和行动。这可以让猎物避开捕食者,也可以让捕食者偷袭猎物。我们都知道变色龙的伪装方式——通过与环境融合隐藏自己,但自然界的生物伪装形式远不止于这种拟态。


图片

*变色龙。图源Michelle McDonald


CAMOUFLAGE

伪装


一个物种的伪装取决于几个因素。

01

物种的身体特征很重要。


比如,有皮毛的动物与有羽毛或鳞片的动物采用的伪装策略不同。羽毛和鳞片可以定期脱落和更换,而皮毛则需要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长出来。有皮毛的动物通常会根据季节进行伪装。例如,北极狐冬天的皮毛是白色的,而夏天的皮毛则是棕色的。

图片

*冬天的北极狐。图源Lucie Gagnon

图片

*温暖天气下的北极狐。图源Craig Jackson / NINA

02

物种的行为也很重要。


群居动物与独居动物不同。例如,斑马身上的条纹让它显得与众不同。然而,斑马是群居动物,它们以大群体的形式一起生活和迁徙。当聚集在一起时,很难分辨出一只斑马和另一只斑马,这使得狮子等捕食者难以追踪到动物个体。

图片

*斑马。图源Animal Corner

03

一个物种的伪装还受到其捕食者行为或特征的影响。


例如,如果捕食者是色盲,猎物就不需要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匹配。斑马的主要捕食者狮子就是色盲,因此斑马的黑白伪装并不需要与它们的栖息地——非洲中部的金色大草原相融合。


TACTICS

伪装策略


环境和行为因素也导致物种采用多种伪装策略。

01

背景匹配破坏性着色为代表形式的拟态,是许多生物惯用的策略。拟态是指一种生物的外观或行为与某一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。


背景匹配中,一个物种通过在颜色、形态或动作上与周围环境相似来隐藏自己。


最简单的,鹿和松鼠等动物身体颜色与周围环境的“大地色调”相似,比目鱼等鱼类几乎完全符合其斑点状的海底栖息地。

图片

*图源John Hafner

图片

*躺在海底的比目鱼。图源Humberto Ramirez

更复杂的背景匹配形式,有竹节虫和撒旦叶尾守宫


竹节虫身体像树枝,受到威胁时会静止,有时甚至会摇晃起来,模仿风中吹动的树枝;撒旦叶尾守宫可以把自己的尾巴模仿成相当逼真的树叶,这样可以在树上隐藏起来。

图片

*竹节虫。图源网络

图片

*撒旦叶尾守宫。图源Caters News Agency

另一种伪装策略是破坏性着色


在破坏性着色中,物种的身份和位置可以通过着色图案来伪装。这种形式的视觉干扰会导致捕食者错误地识别他们所看到的东西。


许多蝴蝶的翅膀上部有大的圆形图案。这些图案称为眼斑,类似于比蝴蝶大得多的动物(例如猫头鹰)的眼睛。眼斑可能会迷惑鸟类等捕食者,并误导它们远离蝴蝶身体柔软、脆弱的部分。

图片

*带有眼斑的蝴蝶。图源Wikimedia

02

还有一些物种使用色彩策略来突出自己的身份而非隐藏。这种伪装方式被称为警戒色


警戒色使捕食者意识到生物的毒性或危险特性。比如毒液致命的珊瑚蛇,其色彩鲜艳的圆环会提醒其他物种注意它的毒液。


由于珊瑚蛇的警示色在动物界十分著名,以至于其他不具威胁性的物种也会模仿它来伪装自己的真实身份。例如,无害的猩红王蛇与珊瑚蛇有着相同的黑、黄、红条纹图案。

03

除了拟态和警戒色,自然界的物种还有许多伪装的“经验之谈”。


比如借助“反色”和“反阴影”隐藏自己或模糊自身形状,在身上附着天然材料(蜘蛛将沙子附着在身体上)弱化存在感,还有一些动物会进行嗅觉伪装,通过用其他物种的气味掩盖自己来躲避天敌(加利福尼亚地松鼠会咬碎响尾蛇的皮糊在尾巴上来迷惑天敌)。

ATTENTION!!!


添加客服加入新派粉丝福利群

即可抢先获知每日淘宝直播福利清单

图片


首页             旗下品牌             关于我们            新派资讯             联系我们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